新闻动态   News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牺牲奉献就是爱?

2019-12-18 11:48:13      点击:

牺牲奉献就是爱?

 

我跟男友交往多年,除了「我爱你」,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爱就是要牺牲。」

 

一开始听他这么说,我觉得好甜蜜,相信我们两个人可以长相厮守,因为如果两个人都愿意为对方着想,应该会是最好的关系。

 

交往愈来愈深,我觉得他非常需要我,我应该是世界上最了解他、最能为他付出的人了,经常为他牺牲我该做的事。

 

再进一步亲近后,我开始觉得有压力,因为他总是要求我以他为主,如果我不想,他就会说:「爱就是配合对方,不能只以自己为主。」

 

我心中开始纳闷,要牺牲多少才叫做爱?是他要求太多了,还是我牺牲奉献的还不够,不足以成就一份真爱?我心里非常疑惑。

 

这个问题在关系中似乎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不容易,因为彼此期待不同。

 

米兰昆德拉曾说:「爱是无我的,不要求回报。」恋人都觉得爱应该是利他的,不过我觉得「利他主义」这样的前提,必须先有自身的觉察,就是我们可以这样要求自己,但如果要硬加在别人身上,就会形成非理性的期待。

 

 

牺牲变成爱的替代品?

 

我们对另一半的期待在关系里是否真实合理?可以先从「自我内在需求」来检视爱情。

 

如果我们是需要别人无条件的妥协与牺牲,以这样的情感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那么这样的期待跟自己的需求比较有关,跟真正的爱情无关。

 

像你所描述的,你们似乎都费尽心思,要求双方要有共同点,为了爱要牺牲,而不是去正视与接纳彼此的差异,这样的情感需求就比较像自恋的爱情,期待在爱情里追求有个如我的翻版。

 

进一步延伸,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有能量的,可以突破自恋这种假象和框架,有机会发展出不同的相处模式,而不是「我觉得这样,你就非得这样不可,否则我们就没办法走下去」。

 

我发现很多关系的障碍,大部分都来自于我们对伴侣有过多太固着的具体想法,非黑即白的期待,在相处中其实是没有人可以完全达到的,当我们无法得到满足时,又会有一种习惯性反应,以爱为名把错误归咎在别人身上。

 

因此我认为,爱不是全然的牺牲,有时候牺牲不但没有成就关系,相反的,反而是一种错误的爱的替代品,我们以为那样的牺牲就能够爱,其实是没有能力寻找合适的方式去爱或不理解爱,所以用牺牲来表达,用牺牲不断来提醒自己「我要爱你,你要爱我」,错误的牺牲没办法真正体现爱,反而是阻碍爱在关系里开花结果。

 

如同你所描述的「我觉得他非常需要我,我应该是世界上最了解他、最能为他付出的人了,经常为他牺牲我该做的事。」这会让我有些担心,你是否会以牺牲换取男友对于你的依赖,如果是,很可能在无意识中沦为一种情感交换的把戏,当男友觉得你不够牺牲时,你会感到疑惑恐惧。

 

在关系里不应该有恐惧,如果感到恐惧,爱的能量早已经消失,也不再流动,因为恐惧跟爱其实是对立的。

 

 

互惠应该大过于牺牲

 

爱情不可能无我,也不可能完全不要求回报,因此在什么状态下,才不会让自己的付出过于用力?

 

我认为比较有助于关系的概念是,爱情里应该重于互惠,双赢不见得做得到,互惠却是可行。所谓互惠,是指能照顾彼此的感觉,互惠应该大过于牺牲。关系中的互惠是有前提的,就是两个人进行成熟的对话与讨论,更重要的是能在感情中明白彼此现有的位置,相互的情感状态,两人有能力把彼此的关系合心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中,藉由互谅和互惠获得满足。

 

在感情里,人还常常忽略一件事,就是很容易带着社会框架活在既定的角色中,却没有真正活在关系里。我们以为感情就是永远不会变的付出与承诺,却忘记关系是随着相处的经验不断流动,而且三不五时就会因个人的感受有所变化。

 

所谓既定角色,是指情感角色的扮演。比如说,「你是我女朋友,你就要做什么」,「身为男朋友的我,就可以决定什么」。而角色扮演大部分是从社会建构与原生家庭中学来的。

 

像是男性一定要有自主性或主导权,才能稳固自我价值,而女性则要无尽的包容或配合,才能得到男性的认可。女性被期待具有母性特质,要照顾别人,要有同理心,如果无法区分他人与自我价值的差异,就容易用过度适应来弥补自己没办法面对冲突或讨论事情的缺点。所有的社会角色都有框架,我们在关系中需要带着不断的自我觉察,否则会受到自我认知的限制,深陷于框架却不自知。

 

想在感情里舒服的同行,就得适度拿捏自己的付出,也就是说,虽然有无形的角色框架,但不需要到很用力表现,才能得到真正的爱。

 

适度拿捏就是信任自己在情感能力中的一种最佳表现,像是划清界线的能力,说「不」的能力,照顾自己失落情绪的能力,能拥有这样信任自己的能力,才有机会放弃那种自恋的优越感,发现原来以前不合理的期待,其实是自己无法面对,所以才把焦虑与不安全感冠到别人身上。

 

牺牲的是你,还是关系?

 

那么怎么觉察是否牺牲?能不能继续下去?

 

这种感觉通常很模糊,没办法加以言说,只会觉得有种莫名的吃力,不过当你感觉付出不带着喜悦,而且很明显心里感觉是放弃和失去时,就是一种没有获得自我肯定的付出。只有给的很不甘愿却没有得到情感的付出满足,基本上就是在关系中的自我欺骗。

 

我觉得真正的牺牲,往往是牺牲了关系,所以做决定之前必须从关系层面来检视,当自己做某些让步和协调时,有没有牺牲了关系?可以从三个面向进行自我思考。

 

一、我能感觉到这妥协对自己是有意义的吗?如果要做这件事,我内心有余裕、有精神力量去做吗?我能从这付出感觉到我的坚强吗?还是我其实并不愿意,我心中会有怨怼,或是希望对方以后一定要补偿我,或期待对方将付出某些代价 ? 如果是这种类型的牺牲,那么对关系的互动没有机会产生真实、有生命力的情感交流,就会沦落为没有生命力的关系。

 

二、这牺牲有没有突破两个人旧有的模式?也就是这样的决定有没有机会让关系进展到更深入一步?或者,只是因为个人没办法面对失落和恐惧而过度适应,只好继续做同样的事,不得不过度勉强的负面相处模式。

 

三、更重要的是,这牺牲有没有阻碍我认识自己的可能?就是我明明有某种渴望,想要被照顾,希望对方能懂我的心情,可是我过于担心所以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用以前的方式响应,这就是牺牲了更好的关系,而且阻碍了面对与了解真实的自己。

 

在彼此的情感中,如果不能拉高理解关系的层次,从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真正需要处理的议题,大部分的伴侣就很容易陷入执着于字里行间或对话里,当一方只是被要求或是被强迫时,就困在恶性循环里,没办法让两人关系朝正向发展。

 

 

坚定自己的立场做有效的沟通

 

因此当对方又把某些框架放在你身上,要求你牺牲配合时,你该怎么做?我知道这样的沟通很不容易,但可以掌握以下几个原则。(推荐阅读:爱情需要沟通,而不是什么都不说)

 

一是先安静自己,不被激起情绪。

 

当他说:「你就是不爱我,不牺牲」时,你难免会有情绪上来,接着是焦虑,会直觉响应道:「哪有,我哪有不爱你?」陷入了与他的争辩中,可是这样的争论对沟通没有帮助,只是停留在一个无法打破的循环里绕圈圈。

 

因此响应前,心里先有觉察的空间,知道他会有情绪的字眼,或是给你贴标签,或给你负面评价,先给自己一个深呼吸,然后慢慢沉淀对方说的语,不随之起舞,就是做到先安稳自己,不被激起情绪。

 

二是坚定自己的立场。

 

此时沟通的目的不只在表达你的感觉,而是要藉由此机会维护你的决定,不要陷入是非的争论,只要坚定的说明自己的决定,且试着让他明白你的为难,像是「我知道你会不高兴,但我们的需求有些不同。」当他希望你做更大的让步时,也可以试着回答「爱情是一起的,我不想分担超过一半的责任」。

 

三是不陷入辩论的分享情感。

 

如果可以,试着让他知道,你是有困难的,让他明白,你们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像是「我觉得很遗憾,你会这样想,但我不想去做会让我自己勉强的事」。真诚坦白的跟他分享,你的困难和需求,而不是跟他争论谁爱谁多。

 

关系里很多我们认为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逃避真正的问题,像是「我要让你,你要让我」,真正的问题常常在于我们不敢把真正的感受跟对方说,因为不知道对方有没有能力接受,或不知道对方会怎么想,认为我是什么样的人。

 

四是提出邀请。

 

更具有建设性的,是可以向对方提出邀请。像是说「我们现在都找不到好方法相处,是不是可以一起想想,怎么调整比较好?」或是「如果这样一直行不通,我们还可以做哪些改变,一起来改善关系?」

 

习惯指责对方不够牺牲,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其实是对关系改变接受度较低,且比较不具备调整情感的弹性。面对这种类型的伴侣,不是要让他知道「你对我错」或「我对你错」,而是在每次的冲突中让彼此能够有机会知道「我让你失望或你让我失望都没有关系,因为我都还有能力继续爱你」,也就是我们可以一起失望,但是我们不会轻易把手松开。

 

我有种感觉,你们对彼此的看待都没有把握,也还没有机会经历到这个情感表露的层次,这层次唯有在彼此需求不同时才有机会遇见与处理。也就是当别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时,我们会失望,但面对失望时,学会自我照顾与理解他人的限制,在无法达到共识时依旧能够展现正面关怀,是在关系中需要一起学习的能力。

 

我猜想男友,可能会觉得别人不配合他,就是不爱他,如果你不跟他讨论,只是拼命配合他,他就没有机会了解,真正问题不在于谁要不要牺牲,而在于你们不知道怎么面对失望,彼此选择不同的方式逃避失望,这才是你们真正的困难所在。

 

而你可能也不知道怎么面对「我原以为我可以是一个人的全世界,后来发现我自己内在需求的声音也很大,了解自己原来也是没办法完全配合,但如果没办法完全配合,对方是不是就会不爱我?」面临抉择时,会发现更多未曾认识的自己,透过情感中的需求,发现这个真正的自我,那就得好好重新认识自己,善待自己,带着勇气面对关系中的困难,透过两人的讨论也可以更深层帮助对方认识彼此。

 

 

学习在关系里的自主性

 

关系里都会带来责任,但关系里更重要的是必须保有个人的自主性,拥有自主性的前提,就是要当一个有责任的伴侣。

 

那责任不是只追求对方的欣赏和宠爱,所以付出一切在所不惜。那责任是我也要探索,对方是不是符合我的期待?像是会拼命要求我的人适合我吗?你心里应该是有这样的想法了,才会有这样的疑惑,这是好的,因为有这样的自主性,才会避免沉溺在对别人或自己无法实现的爱情幻想中。

 

什么叫关系的自主性?

 

就是我们有空间可以陈述不同的意见,可以在讨论中捍卫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需求,照顾自己的希望,然后知道选择什么是对关系有益的,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获得。

 

相较之下,我发现你们个人在关系里的自主性较低,因为比较没有能力去承受彼此的差异和区隔,不太允许对方有不同的偏好和自由,不太有能力忍受意见的分歧,所以彼此都会因为害怕失去对方,选择单一的既有模式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

 

更需要担心的是,我感受到的是你们两个人好像都认为「我感觉有问题了,但问题的答案在你身上」,这背后隐藏的想法是,那我自己就不用负责了,等你来解决问题或是解救我的焦虑就好,这其实就是一种对爱不够放心的表现。

 

自主性在健康的关系中是重要的,明白的说,就是要学习承担自己的责任。像你觉得问题在男友身上,怎么可以一直要求你牺牲?同样的回过头来看,也需要多加思考那你的责任在哪里?你有没有去捍卫自己的观点?有没有练习照顾自己的失落?有没有正视彼此看待情感的差异?有没有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

 

 

爱可以慢慢练习

 

很多人渴望在关系中被赞美和欣赏,如同你原本期待透过不断的付出得到被肯定的爱,但我想提醒的是,赞美和欣赏只是关系中一种补偿性的替代品,它永远没办法取代关系中真正需要的尊重与接受。

像是我能赞美和欣赏你,但不代表我有能力尊重和接受你,很多习惯性以牺牲换取认同的伴侣都会未经觉察而掉到混淆的陷阱里。如果只停留在赞美和欣赏的满足,那只是表浅的关系互动,对关系真正要产生凝聚力,能让两颗心更靠近的,不会只有赞美和欣赏,而是我们彼此尊重与接纳。这包括我接受自己对你的期待可能有落差,但不会对爱你的心有所动摇。

 

在思考妳提出来的问题时,我想到齐克果曾说:「为什么越少,爱就会越多。」我看到你问了很多为什么,为什么要牺牲,为什么要全然配合,当你问越多时,表示关系越让人不安心。琐碎的问题像要不要牺牲,都是在逃避真正的问题,唯有正面迎对的关系,才有机会拥抱真实的彼此。

 

我们可以慢慢练习,从被框架在角色里的一个人,携手走向真正活在关系中的彼此,透过尊重与接纳,合力丰富爱的样貌,协心漆上幸福的颜色。